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8篇精选)

2024-04-30 08:41:58 59 0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1篇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对于互评、互议基础上,形成全体学生的共识,得到结论和总结合作方法。
3、老师还要找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不仅如此,老师还要鼓励学优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一起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2篇

哥哥给你写资料你结合实际整理一下就ok了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虽然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非智力因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习的习惯、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 1、 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也许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呢。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 几个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处理好的关系 玩与学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 这里,家长必须帮助指导孩子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即便是通常被认为是“副课”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际上都是将来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兴趣必须以打好基础为前提。 (2) 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客浩斯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复习的时间较长,如果第二天复习了,第三天就遗忘少了,需要复习的时间也较短;如果第三天复习了,第四天遗忘得就更少了……。总之,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利用分散学习的道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采用“卡片”复习的方法。例如复习英语单词,把卡片分为左右两边(或正反两面),分别写上中文词义和英语单词,然后自制七个袋子(或信封),每袋内放置一周中某一天应复习的卡片,复习时,用手遮住一面,回忆另一面的内容。当天复习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里,以此往复有规律地交替复习,效果十分明显。其他如数学公式等各种知识均可用卡片来进行复习。 过度学习。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痹谘?爸校?颐嵌加姓庋?奶寤幔?颐羌且淠承┠谌荩?礁漳苊闱勘乘惺本屯V沽搜?埃?峁??瞬痪镁筒换嶙既坊匾洹H绻?堋耙还淖髌?保?俣嘌Ъ副椋?Ч?痛蟠筇岣撸欢?艺庋?炝返募且洌?3质奔湟蔡乇鸪ぞ茫?饩褪恰肮?妊?啊薄R话愣?裕??妊?氨3衷?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用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读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不过你说对了,就是不要死读书,我们不要做书呆子!按照上面的方法,相信你会更加优秀!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3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上,小组合作更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合作是一种交互过程,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在分组探究学习中经常发生冲突,造成小组学习的内耗,影响了探究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如何有效解决探究学习中的组内冲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冲突并不是只会给小组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有些冲突对小组学习具有积极价值和合理的成分,对探究活动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待它的方式,;例如小组学生之间发生的认知水平上的冲突就是一把双刃剑,处理的好可以推动探究学习,使探究活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是刻意地消除所有的冲突,而是在充分甄别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调整小组结构、增强小组凝聚力、制定合理的规则等措施来防范破坏性冲突,另一方面对待良性冲突,我们积极激发、充分利用,将其转化为推动探究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合作。 案例: 这是一节普通的课,像往常一样,同学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分组探究着有趣的问题,突然,一个女生跑到我身边,用几乎愤怒的语气对我说:“老师,我要求换组,随便到哪一组都行,就是不和他们一起。”再看看这位学生,小嘴巴都噘得变了形。“别急,说说是怎么回事?”我耐心地问到。她委屈地说:“每次我和他们的意见不一样都按他们的方法做,不公平!”听了她的话我脑袋里不停地闪现着两个词:换还是不换。不换,接下来这组的学习肯定会受影响,换,只能暂时解决表面问题,下次遇到这样的冲突他们还是不会解决,这显然违背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理念。正在我内心激烈斗争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同组的一名男生走了过来笑眯眯的看到眼前这一幕我似乎有所顿悟,化冲突为推动小组学习的动力,这一次学生给我上了一课。回到办公室,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另外两位老师,他们立刻与我产生了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看样子小组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一定都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处理了”;“我们以前发现冲突比较习惯用消除的办法,这太简单,没有针对性,效果也是不太好”……“有兴趣研究一下吗?”我的这个建议马上得到这两位老师的支持。趁热打铁,立马行动。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我们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在478名被调查中,有91%的学生曾经在小组探究学习中与他人发生过冲突,其中,44%的冲突源于各个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差异,27%属于分工不明确、合作不协调的原因,15%的学生由于缺乏交流沟通技巧而与他人发生冲突,还有5%的冲突来自孩子性格、习惯方面的因素。这一结果再次证实了当初我们的想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的组内冲突与其它类型的冲突相比更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我们将这种冲突定义为良性冲突,而后面三种属于破坏性冲突。找到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解决起来就显得有的放矢。经过大家的商量,初步决定采取防范破坏性冲突,激发、引导良性冲突的思路来解决学生探究学习中的组内冲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三位老师在这个思路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找到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我们都记在了自己的教学随想中: 我教的五年级各班以前都是自然小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的小组内学生能力水平相差太远,在探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权威’说了算的现象。有的小组组长权利过大,什么都该他‘领导’,这些小组在意见不一致时很容易产生冲突,由此,这两个星期我对这些小组进行了调整,将能力有差异但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分在一组,并有意让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使每个小组都好像是全班的截面或缩影。另外我还限定了组长的决策权利。经过这样的调整,慢慢的‘权威’少了,‘领导’消失了。 今天的课又有小组活动,在发材料之前我特别花了五分钟时间让各组进行分工,并对分工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没想到效果不错,大家都有事做,还真没人‘扯皮’了! 这学期我工作的重点在学生探究小组的建设上,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我让学生给自己小组起一个响亮、有意义的名字并在科代表那里‘登记注册’,每次小组活动的表现都会记录在案,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我更注重针对小组的整体而不只关注个人。每次全班交流前孩子们都会喊着自己小组的名字,我想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目标了,他们会更团结的。 发生在小组内的冲突不少是由于学生缺乏沟通技巧而造成的,在今天的课上就发生了这样的冲突,本来很好的一句话,由于语气不一样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引起了别人的误会。我抓住这个机会跟同学们教授了如何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和对不赞同的应答,说服他人等。学生们兴趣很大,不少孩子马上就用到了活动中,看来要想防止这类冲突今后在沟通技能方面要多加训练才行。 当学生为不同意见在小组里争执不休时该怎么办?这是课堂上最常见的组内冲突,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告诉他们要注意认真听懂对方的意思,明白别人的观点后如果还坚持自己的想法,那就停止争论,拿出事实证明给对方看,让事实说话。有了这些指导,学生们再不会停在无休止的争论中,他们会继续前进,继续探索。…… 从这些具体的方法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解决探究中的组内冲突,必须象医生一样,熟悉病理和病症,对症下药,有时可能需要以良药主攻,有时需要开刀动手术,有时则需要以心理和精神疗法,有时则只需要使用冷却法就可以了。 这些具体的方法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解决探究中的组内冲突,必须象医生一样,熟悉病理和病症,对症下药,有时可能需要以良药主攻,有时需要开刀动手术,有时则需要以心理和精神疗法,有时则只需要使用冷却法就可以了。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4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方式。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
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和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内容

小组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老师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有明确规定的目标。通过什
么样的小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老师必须在设计时考虑到,否则学生盲目活动,不能有效地合作学习。另外,对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设计,不能设计太难或操纵性不强的活动,最好是根据地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容易操作,趣味性强的活动,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水平,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共同进步。

分组就座,明确分工

本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前后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就是以4
至5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针对组内人员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分工,例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声控员、检查员等。

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课堂上,老师首先提出合作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之前,要让他们明确合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然后留给学生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再进行组内交流,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其他同学适当补充。在学生合作期间,老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很不尽人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观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有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遵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阶段的评价,主要从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
1、“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遇到障碍,使合作无法进行,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发
现并及时点拨,使小组合作能继续进行。因此,教师课前要对活动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安排,让小组合作活动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这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应变能力的挑战。

2、“小组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
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独立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思考
倾听不仅是获取、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适时提醒学生
要带着问题倾听,边倾听边思考,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思路与方法,从而在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问题。

4、表面热闹不应是合作学习的追求目标
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或难易,各小组会出现不同的情景:有些小组特别安静,各小组
成员都不作声,既不讨论也不进行分析或计算,就等老师宣布讨论结束或出示问题结论;有些小组的讨论成了个别学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同学是人云亦云;小组成员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本不去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这种合作与讨论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效果非常牵强,实质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

不以个人成绩为评价依据,而是以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整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就是在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不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5篇

1、教师对小组预习“导学稿”评价 “导学稿”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在要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导学稿”情况并给每组打分。 ①、不预习“导学稿”的每生扣该组3分。 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导学或学前准备部分发现抄袭他人的每人次扣该组1分。学生对疑难可以作出标记。 2、教师对小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组员间的分工学习秩序等。 ①、要求小组长、记录员等各司其职讨论有序且积极 。若发现该组成员相互间闲谈每人次扣该组2分。 ②、发现有学生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每人次扣该组1分。 3、教师对小组课堂展示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对学生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6篇

一、适当选择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在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一般最多两个回合。
二、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可以是一定的时政性材料或是现实生活的背景,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原则。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四个级别的问...一、适当选择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在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一般最多两个回合。
二、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可以是一定的时政性材料或是现实生活的背景,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原则。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四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例如:我再讲授《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和不良诱惑的现象(微解答距),然后分析它们的危害,包括对心理和生理方面,对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短解答距),最后归纳拒绝不良嗜好和诱惑的方法、技巧(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7篇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等情况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最佳,按长方形围坐,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需要注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而不是决定者,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苏派课改中心有个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实际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第8篇

1、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设计恰当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2)、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克服自闭、胆怯、羞涩等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1)、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的评价要让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