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8篇精选)

2024-05-12 10:05:07 59 0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1篇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2篇

现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个新走入职场的人和身在职场的“老”人都经常感到或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害怕新手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层出不穷,教师也不能脱离其外。 主观因素:教师这份职业需要更多更新鲜的知识,需要更高的才干,教师工作由于它的比较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亲睐,教师工作越来越抢手。现在人才市场上高学历人才、优秀人才要做教师的不少,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又争着要做教师,教师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抢手。所以老师更要多学习。 客观因素:教师所面向的学生,见识比我们当学生时的多,观念比我们超前,视野也远比我们开阔,而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们敏锐。更需要我们这些当教师的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接受新鲜事物,去粗存精,不断的加深自身功底。 看电视时、看报纸时、看书时、网上浏览时,和他人的交往中,和学生的教学中和平日的交往中,我们都要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水,汲取对自己当前或将来有用的知识。 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育专家常说:教师的教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更适合学生的教法。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千差万别——有些人是视觉型学习者,有些人是听觉型,还有些人是体验型。有些孩子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些人则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们传递信息,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所教的科学学科,在每个班级中,使用的方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与他们交流的方法也是需要因人而异。至今我仍记得: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提到他总是摇头又叹气,她们对他很好,可他就是不肯写作业,就连考试也是懒懒散散,在试卷上能少写就少写,数学题不想做就懒得去想。每次我到六年级办公室,总能看到他又被语数外老师请来写作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被贴上“懒”标签的学生,我对他却没有这些成见,总把他当作普普通通的学生一样看待,而他慢慢地对科学课表现出不一般的兴趣,他每次刨根问底的问我自然常识的问题,我总是有一说一,有时自己不清楚的不确切的,就跟他一起找资料一定帮他弄懂,每次科学考试,班上考高分的肯定有他一个。看着他在科学试卷上满满的字迹,真很难相信他会是其他老师眼中的“不争气”的学生。 静心静气教书育人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教师需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 教育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立见成效的简单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们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情,而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希望,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我们提倡校园成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创建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养成孩子们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习惯,更是让教师们也能静下心来读书,读好教育理论书,读懂每一位孩子的心,进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静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3篇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杜英屏读了郑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感觉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他没有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观点新颖,总能够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书中关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写道: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吧。你不要只听写字课,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字写的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每人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古人常言道:"字如其人"。我想每个老师当你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时,能看到学生那工整,隽秀的小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么就请每个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注重学生写字训练。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可是我们必须明确,没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会有日后的硕果压枝,因此,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还有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只有在人格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教育才显得必要"的确,人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做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孩子学做真人,然后才是传播知识。今天的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充分宏扬个性,读后感《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加强联系,获得信任。及时地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人际氛围,这也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平时,只要有空、有机会,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学生的活动、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困难、困惑。面对学生的困难、困惑,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我曾仔细观察许许多多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表现,我努力地取得他们的信任。要获得学生们的信任,我认为应当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待人,我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在历届的学生中,总会有许多的孩子与我说说心里话,有时还将家里的各种事向我诉说。许多时候,人只要坦诚,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这都是一样的。许多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也正是因为这,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开始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是你永葆活力,是你有魅力。道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行,现于细微处,成于平时中,师德也不外如是。教育是一件工程,每一个细节都是基础。那就让我从细微处,从平时中,从细节上做起吧。这本书虽然是读完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建议永远值得我们去实行()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4篇

内容。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教师,控制好学生注意力就是控制好课堂,只有控制好课堂,你才能完全自如地传达给学生知识,学生才能接收知 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 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一种自豪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 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 才,首先是注意力”。 从我的14年教学生涯中,我也从中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如玩笔、抓耳挠腮等;2)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3)上课时常想与同座位说话,不能专心做作业,影响别人;4)行为较为急躁冲动;5)小组讨论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表现为急不可耐。对于这部分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对那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多加关注。在讲课的时候,对这部分学生,我会常常给予高度关注,一旦发现他们有开 小差的现象,应及时加以提醒。比如让他重复刚才老师讲话的内容,让他回答一些问题,等等。当然,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些孩子的注意力会有所提高的。 当然,除了注意力以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孩子们的兴趣、方式方法等等,我将会慢慢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慢慢体会,慢慢去寻找教育教学中问题的答案。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6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4]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近几日,有幸拜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4。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她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校长,也会被教师的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来检查教师的工作的,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15岁的少年们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读后感《《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4》。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点自惭形秽,有些汗颜。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游戏上了。于是我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现在,我正在阅读《教育心理学》、《学习论》等理论书籍。下一步,我还要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4〕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寇店一中王志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寇店一中王志民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第8篇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
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
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