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1篇
傻蛋- -
电子报刊、科幻画、FLASH动画还有网页,任选。
电子报刊要求20页以上,网页要求10个以上超链接。
就这些了= =再多的我就不知道了,赵老师就告诉我过这么多。
LS的,做潜望镜狠麻烦。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2篇
储存的能源--电池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二中 周江平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应是“奉送真理”,而应该是“教人发现真理”, 储存的能源--电池科技教育活动应用“活动—探索”教学模式,目的是教人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真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从而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提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 储存的能源--电池科技教育活动以活动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事物的指导者。 一、活动的具体目标: 1、了解电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原电池原理并能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2、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网络探究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同学们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感受到化学的存在,用化学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3、将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相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讲述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同时完成科技活动的启动工作,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和做好准备工作,使科技活动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科技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通过科技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不能实现的目标: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科学能力,培养了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加深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 4、学生在“储存的能源--电池”主题下,立足社会,观察生活,从中寻找到自己小组科技活动的目标,开展活动。学生自主确定活动方案,自主查资料,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在此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转变。 5、通过此活动方案开展,实现课堂教学向新课程标准的转变:由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探求式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讲授方式转变为多种的教育方式。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3篇
(1)为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因此提出的问题是: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2)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⑤把三种培养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为了减少误差,要计算平均值.
(4)预测实验结果: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6)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有的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 酵母菌;利用有些真菌如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故答案为:
(1)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3)④不做处理;⑥平均值;
(4)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6)酵母;抗生素.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4篇
现在全国创新大赛获奖作品越来越走向高科技,初中生的作品,高中的物理老师、计算机老师都理解不了——那是因为有些学生的老师或者家长就是发明家或者科技工作者,不是说现在的学生厉害了,而是他们的大人的原因。我去科技局申请资助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学生也去申请,傻瓜都看得出是她老头子在工作中做的小发明。 一向来不看好中小学生搞什么深奥的发明,电子、机械、生物、化工。妈的,大学生都没有什么作为,别说中学生。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5篇
小型机器人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6篇
http://R9726.asktang.com 看看这里的学习用品 希望帮的到你。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7篇
做一个发电机加一个灯泡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第8篇
2007年湖南省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成为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说明高中课改的课程设置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应试教育向实用教育转变,对传统教育观发生强有力的冲击。在假期,我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并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还从中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引深问题,把问题结合自身行动来解决,并可以从一堂又一堂的课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励着自己改正缺点。
我个人认为要上好通用技术课,必须谱好三步曲,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借鉴、优化教学。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拿两款不同的手机走进教室,让学生们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兴趣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一下把学生情绪带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用视频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人工智能”的电影,同学们很认真地看,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引入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激情
大家知道,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没有高考的支撑,因此学生学与不学。而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到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系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1、注重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
例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2、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采用这一学习方法,马上就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幻灯片的画图工具来绘制图型等;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通用技术等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及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3、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要求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鉴于这样的目标,它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为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这课时,先分析台灯的设计实例,然后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提出新的设想,就有学生拿出用废旧瓶子制作电石灯的高见,并于课后制作成模型。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二节“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时,采用10人为一小组模拟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自拟,我也给出了一些主题:小产品如黑板擦、牙刷、书包、家用小装饰品改造;新兴家庭小设施开发;教师如何在新教材中科学的组织教学;中学生早恋问题;怎样解决父母与孩子的代沟等问题。其中小黑板擦的改造有的小组就设计了静电除尘装置减轻粉笔尘,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给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课后——学业评价,促进学习
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这就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就此我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评定标准: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占20%,期末考试各占50%,作品设计制作占30%,上述三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学分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通过书面测试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基本上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式,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新的课程改革的到来,对通用技术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是因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了加强,通用技术学科的年轻给了老师们自我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正是因为学科的年轻,教学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显得很不够,课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困难。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